從去年年底央視報道國家發(fā)改委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反壟斷調查,到今年“315”發(fā)改委稱電信聯通承諾提高網速,降低上網費,電信反壟斷案發(fā)展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爭論主題主要有兩大方向:一種是以工信部為核心、以人民郵電報為發(fā)布窗口,和以廣電為核心、以中央電視臺及央視網為代言窗口的兩方口水戰(zhàn),辯論主題是電信聯通到底是不是壟斷地位,是否需要進行反壟斷調查。另一種是以新華網和人民日報為代表的第三方,辯論主題是這場反壟斷調查是不是“神仙戰(zhàn)”,和廣大網民是否有直接關系。我們先梳理一下這場“混戰(zhàn)”的過程:
縱觀整個過程,可看出都是發(fā)改委和廣電先“發(fā)難”,然后運營商和各大電信專家以見招拆招的方式進行應對,開始是圍繞企業(yè)間的“博弈”,后期是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價格”、“速度”爭論。最終結局不是進行罰款,而是督促運營商提速降費,這算是對人民最有利的結局了。的確,如果進行罰款,不但不能改變運營商的“壟斷”地位,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資金損失很有可能轉嫁給用戶;勐斞芯吭鴮δ呈〈蟊娛袌鲞M行寬帶滿意度調研,結果顯示:資費價格、維修及時性和網絡速度是用戶對運營商滿意最低的前三項。各指標調研數據如下:
下面將對兩個核心問題進行論述:
1、聯通電信是否處在壟斷地位:首先,如果依據市場份額作為是否壟斷的判斷依據,聯通和電信的確處于壟斷地位,慧聰研究曾針對重慶地區(qū)做過寬帶占有率調查:
由此可算出聯通和電信在重慶寬帶占有率達到67.8%左右,甚至高出發(fā)改委公布的聯通、電信占全國66.7%市場份額1.1個百分點。但這種壟斷局面的形成,明顯是因為我國的政策決定的,給予的“國有壟斷企業(yè)”地位。不過也正是這個“地位”,使得電信運營商抱怨是由于政府對國家寬帶戰(zhàn)略支持力度不足導致自己的建設跟不上的論點站不住腳,因為政府已經給運營商創(chuàng)造有利于電信行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沒有比“壟斷資格”更優(yōu)惠的政策了。
另外,針對電信、聯通向小型ISP提供寬帶批發(fā)業(yè)務與面向最終用戶提供接入零售業(yè)務的價格差異看,的確存在價格壟斷行為。但是《互聯網交換中心網間結算辦法》第四條:“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之外的互聯單位,在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進行互聯網骨干網網間互聯時,應依據網間數據通信速率,按照不高于本辦法確定的標準(見附錄),向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支付結算費用。非經營性互聯單位結算費用標準減半。除前款所述情形外,互聯雙方可自行協商確定結算方式和結算費用。”該條款又給了電信、聯通一個“靠山”;勐斞芯空J為即便電信、聯通下降批發(fā)價格給其他小型ISP,那也是壟斷下的競爭,根本政策不變,就無法改變壟斷局面。
2、是否存在“假寬帶”:首先,何為假寬帶?是指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電信專家項立剛認為“如果說假寬帶,全世界都用的是假寬帶,比如說4M帶寬,是運營商允許你用最高不超過4M的帶寬。”這個“最高不超過。。。”的定義不對,如果電信業(yè)果真如此定義,那么所有的帶寬宣傳廣告都可以掛上“虛假廣告”的“頭銜”了。不過世界各大運營商都不可能提供到達其所宣稱的速率也是客觀情況,就好像4G硬盤,不可能內存完全到達4G一樣。另外,其實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獲得客戶信任,去年各別地市的聯通、電信就已經提供“安裝寬帶,免費測試帶寬”的活動了。所以說“假寬帶”從理論上講成立,但這個概念不能應用到現實中去,只能要求運營商不能故意造成“假寬帶”情況。
綜上,慧聰研究認為,國家創(chuàng)造了有利于電信行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目的是好的,但由于監(jiān)管不力導致運營商出現壟斷行為。不過,對于用戶來講,不管是誰壟斷,采取什么壟斷手段,用戶最終需求就是降價提速,把實惠真實的反饋給老百姓。從行業(yè)發(fā)展來看,提速降價也是發(fā)展趨勢,而且通過發(fā)改委這次“反壟斷調查”,應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運營商寬帶建設的步伐。不過運營商僅是“承諾”,何時實現?降多少費用?還需要持續(xù)監(jiān)督。另外,希望運營商不要以提高網速為由,變相提高價格。所以此次事件不是結局,而是新一輪的開始,特別是政府機構還需要做以下事情:
1、 推進三網融合,開放固網寬帶業(yè)務;在時機成熟時候,允許廣電、民營資本和大型的互聯網公司進入電信行業(yè)。
2、 監(jiān)督運營商財務狀況及流向,使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網絡建設中去。
3、 協調好各方面利益和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并助力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4、 監(jiān)管運營商建設平衡性,扶持運營商發(fā)展農村和偏遠山區(qū)。
總之,如果運營商真正加快了網絡建設步伐,并降低了價格,那么發(fā)改委發(fā)起的這場“反壟斷之戰(zhàn)”也沒有白費。希望用戶祈禱的低價格高帶寬的愿望能夠早日實現,電信行業(yè)競爭更加趨于合理。
張怡瑤 慧聰研究通信北京事業(yè)部研究員,2年以上通信行業(yè)研究經驗。主要從事運營商競爭趨勢研究、服務窗口提升、廣告及宣傳活動效果評估等工作;日常關注各運營商業(yè)務、戰(zhàn)略發(fā)展動態(tài),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發(fā)展趨勢等。服務的運營商客戶主要有北京移動、安徽移動、浙江移動、河南聯通、中國電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