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30日,以“智慧全媒體 5G新視聽”為主題的第二十八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2021)成功舉行,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5G廣播技術首席科學家張宇博士就5G廣播技術做了介紹。
當前,5G廣播技術其實總體可分為兩條大的路線。
一條為以3GPP Release-16標準為主,可稱為LTE-based 5G地面廣播,這其實就是基于LTE演進到5G階段的廣播電視技術,也可視為是數(shù)字地面廣播電視技術;另一條路線則是以3GPP Release-17為標準的建構,主要分為兩個項目,即基于系統(tǒng)架構的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 in5G(即5MBS),以及無線接入網層的N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即NR-MBS),二者可結合稱為是5G NR組播廣播。
眾所周知,3GPP組播廣播技術標準也已經演進了很久,在4G時代的Rel-8、9就已開始關注組播廣播技術,直到Rel-13階段顯現(xiàn)為向兩種路線邁進的趨勢:一條為eMBMS,后期還繼續(xù)衍生到了Rel-14和Rel-16,其一脈相承的仍是基于LTE的廣播技術;另一條技術路線5G NR MBMS是直接從R13 SC-PTM(Single Cell Point To Market Point)演進過來的,工作原理都是單小區(qū)的對多點組播,只不過SC-PTM也是LTE技術架構,而5G NR MBMS是基于NR。
從Rel-8到Rel-13的廣播方式一直都是小塔方式(基于通信基站的形式),能夠實現(xiàn)單播廣播混合的工作模式,其子幀級可時分復用,可以在其中配置一些用于廣播,形成一個混合的方式,但最多只能有60%的資源被用于廣播。因此,該模式雖然是一個混合模式,但是經過世界眾多運營商的實驗,其下行數(shù)據對運營商而言本身就比上行數(shù)據更大,但又要分配資源給廣播,因此商業(yè)模式并不劃算,也就成為了爭議。
而到了Rel-14階段,如EBU(歐洲廣播聯(lián)盟)又在研究實驗的基礎上把前期的eMBMS技術一次性改造成為可完全向數(shù)字地面廣播的技術,其已經可以成為數(shù)字廣播電視強有力的競爭者,甚至也能成為廣播技術備選的對象。當然,其實際上也是基于3GPP信道技術的數(shù)字地面廣播。
Rel-16又在Rel-14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多的子載波間隔配置,新配置的參數(shù)是為了讓這項技術能夠實現(xiàn)更大的覆蓋范圍,因此能夠更好地支持移動性,并且對楨結構進行改進和增強。
在2020年6月隨著3GPP RAN#88e標準制定完成,也使得Rel-16 5G廣播取得進展,7月的ITU-R WP5D #35e中,相關標準隨3GPP Release 16一起被ITU-R接受為IMT-2020/5G標準,至2021年2月正式發(fā)布(ITU-R M.2150-0)。
2020年12月,歐洲電信標準化協(xié)會(ETSI)基于該廣播標準制定發(fā)布了歐洲的5G廣播標準(ETSI TS 103 720);到了2021年3月,在3GPP RAN#91-e全會中又使得R16 5G廣播“擴展支持6/7/8MHz帶寬”得以立項。到了今年5月,EBU提交了ETSI標準到ITU-R WP6A,討論修訂ITU-R BT.2295-3,主要是增加“Multimedia System 5L”項,也是意圖使之爭取成為國際數(shù)字地面廣播標準。
Rel-17 5G NR組播/廣播標準,是從SC-PTM演進而來,在立項文檔中也提到了,“MBSFN指的就是eMBMS技術”,如果需要在有限的地理區(qū)域提供服務,或者當MBMS包含多個小區(qū),沒有實際用戶接收的時候,SC-PTM在區(qū)域性的服務或者臨時性服務中更有優(yōu)勢。核心網可以動態(tài)調整廣播區(qū)域,不需要自定義承載,對于廣播電視而言不需要更多的靈活性,因此可無需考慮對核心網的靈活配置。
在2020年3月的SA#87,經過對項目描述文檔修訂后,已經確定在R17階段不會再支持Object B(主要為支持TV服務,原文檔為:“to support broadcast architecture for TV Video and Radio Services in 5GS”)。
在2020年12月的SA#90,在輸出技術報告TR 23.757中,其中有兩個關鍵問題已標明不在Rel-17階段處理。此外,涉及的對于廣播電視和音視聽廣播支持、可靠的單播廣播切換、與技術報告無關的任何解釋方案或其他說明都將不再更新至技術報告中。
張宇博士表示,在無線的立項中有一個限制,即在物理層只能限定在現(xiàn)有Rel-15版本的參數(shù)級和信道,不能改變這些參數(shù)和信道,也不能支持Free to Air Receive-only。所以從核心網到無線側都明確說明該項支持廣播電視需要的特性,并且不會改變物理性狀。
基于以上情況,張宇博士建議可爭取在5G Release 18階段走向融合。由于歐洲地區(qū)地少人稀的特性,其運營商考慮更多的是利用3GPP實現(xiàn)對如屋頂天線場景的覆蓋。而廣科院為代表則希望利用廣播電視大塔,以單站實現(xiàn)覆蓋遠距離,特別是如15~30公里的中等距離,其也是能夠支持手機直接在移動過程當中接收信令的。
由于廣播是單向的,對雙向需求不強,原有的楨結構當中承載著許多物理的參考信號,上下行都需要測量,需要對楨結構進行重新的定義,并且在CAS子幀實現(xiàn)性能的增強,以便實現(xiàn)對更遠覆蓋和更高速移動場景下能夠更好地接收物理層的同步信令。
預計今年6月3GPP將會討論Rel-18“做什么”,可將Rel-16的一些特征,如子載波間隔等以引入R18當中,對單向通信不相適應的部分去掉,也可以模仿Rel-16那樣在邏輯層、傳輸層和物理層都將廣播信道做出來,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真正的基于NR的廣播電視的技術,而不再是Rel-17這樣的組播技術架構。
未來要實現(xiàn)廣播和通信融合,不僅可以提供廣播電視,也要提供以更多的融合服務。當前業(yè)內主要是有兩種融合方式:
一種為大塔廣播和小塔通信網絡解耦的大小塔聯(lián)合方式,大塔可在廣播電視頻段發(fā)送傳統(tǒng)廣播電視節(jié)目,運營者可以是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小塔可以為持有5G牌照的公司或者通過對外合作的方式在移動通信頻段來建這樣的網絡。由于頻段不同、業(yè)務不同、運營者不同、行業(yè)管理也不同,因此可以獨立演進和發(fā)展。其網絡視頻等業(yè)務可用OTT的方式,因此不一定需要自建通信網絡。
另一種為小塔混合模式,其運營者需要5G牌照,可以在700MHz頻段發(fā)布,因為這是完全混合的方式,其廣播電視業(yè)務需要將長期地、穩(wěn)定地占用下行頻譜資源。相應的廣播電視業(yè)務(如公共服務等)要綁定在移動通信網絡,但由于Rel-17標準尚未完成,其一些廣播電視業(yè)務功能(FTA/ROM/SFN)也是要等到在Rel-18中才能實現(xiàn)。
此外在小塔混合模式中,實際標準完成之后還需要一些私有的定義,由于廣播業(yè)務是公共服務,如果實現(xiàn)商業(yè)運行網絡的話可能互相會造成影響,其可是正面的也可是負面的,因此未來還有更多的探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