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網  |  通信人家園

專題
2020/10/18 09:46

京信通信:5G新基建帶來千載難逢好機遇 我們蓄勢待發(fā)!

C114通信網  李明

C114訊 10月18日消息(李明)當前,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加速萬物互聯(lián)的智能世界的到來。那么,5G新基建給產業(yè)帶來了哪些新機遇?面對新機遇廠商又該如何針對性布局呢?

對此,在“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PT展)”期間,京信通信集團總裁徐慧俊在接受C114專訪時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讀。

5G是數字經濟的基石,小基站解決方案相對于4G時代的需求和重要性會急劇上升

5G將為萬物提供確定性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網絡,并實現CT與IT的融合、云網融合,實時匯聚各行各業(yè)全流程、全要素的全連接實時數據,這些數據結合AI算法,賦能各行各業(yè),實現產業(yè)的智能化升級,最終帶來一個萬物互聯(lián)的智能世界。

在徐慧俊看來,5G是新基建之首,也是數字經濟的基石;另外新基建中的工業(yè)互聯(lián)網的本質和核心也是通過工業(yè)互聯(lián)網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從而提高效率,推動整個制造服務體系智能化。

基于此,徐慧俊認為:京信通信是全球領先的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也是提供基礎網絡設施的廠商,所以新基建的5G和工業(yè)互聯(lián)網都將給京信通信帶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5G的室內網絡建設面臨三大方面挑戰(zhàn),一是網絡容量需求持續(xù)爆發(fā)性增長,如2019年單用戶流量相對于2018年呈現翻倍增長,隨著今年疫情的影響,各種在線應用進一步刺激室內容量的需求。二是5G更高頻段帶來室內覆蓋難度加大,導致5G室內覆蓋成本和投資加大。三是工業(yè)互聯(lián)網高可靠低時延的高QoS室內覆蓋要求。為了應對這些5G深度覆蓋的挑戰(zhàn),小基站解決方案相對于4G時代的需求和重要性會急劇上升,總結來說,TO C市場既有容量覆蓋的需求,也有深度覆蓋的爆發(fā)性需求,在TO B市場,需要5G和生產環(huán)境完美融合,提供一個從網絡到應用的綜合解決方案,且滿足工業(yè)互聯(lián)網碎片化、個性化的需求,所以網絡和產品需要是開放式的。小基站作為一種毫瓦級、瓦級功率等級,容量更加柔性的基站設備,在解決縱深覆蓋、容量覆蓋方面更加靈活、高效;采用開放平臺,云化架構設計,具有易部署、敏捷、高性價比的特性,更加容易與行業(yè)應用深度融合。

京信通信布局小基站領域已有12年,并全球首發(fā)商用5G云小站,蓄勢待發(fā)

京信通信布局小基站領域已有12年時間,具備軟硬件全專業(yè)全系統(tǒng)的完全自主研發(fā)能力,在2G/3G/4G時代都有成熟的全系列產品規(guī)模商用,為運營商網絡建設提供了全場景快速、高效的解決方案,是國內小基站的領頭羊。在5G小基站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等方面京信通信也都進行了全面創(chuàng)新:

在業(yè)內率先攻克通用處理器實現5G基站的實時性和功耗難題,全球首發(fā)商用5G云小站,該產品已全系列實現量產,并在十多個省份開展了二十多個試點、試商用,已積累豐富經驗;

基于場景的產品需求快速定制化,適配5G行業(yè)應用需求,集成輕量級MEC、超輕量級5GC,融合厘米級超高精度室內定位及泛在化物聯(lián)網絡,支持上行256QAM、3U1D上行大帶寬等創(chuàng)新核心技術,推出極簡5G+垂直行業(yè)基礎網絡平臺整體解決方案,進入廣東省工信廳首批“5G+工業(yè)互聯(lián)網示范園區(qū)”并達成示范標桿落地;

在智慧工廠的應用榮獲“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廣東分賽一等獎和最佳商業(yè)價值獎,ICT中國2020年度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獎。該應用方案以1張基于5G云小站的5G網絡,集成1個輕量級MEC平臺和3個本地化特性為整體解決方案,支撐智慧工廠的各類智能化應用,目前已落地云化SMT管理、MEC高精度室內定位、5G云化AOI視覺檢測、5G云化AGV小車、AR遠程協(xié)同、5G云化人臉識別、5G 智能測試、生產制程高清追蹤等系列通用應用,并提供業(yè)務擴展API接口能力;

在智慧礦山的應用助力合作伙伴實現全球首套礦用高可靠5G專網系統(tǒng)發(fā)布。該方案實現了礦井下5G高可靠專網系統(tǒng),基于該專網系統(tǒng)實現了礦井上與井下實時視頻通話,遠程指揮和操控礦井下智能化應用,主要包括5G+高精度慣導系統(tǒng)、5G+智能掘進機、5G+智能掘錨機、5G+智能巡檢機器人、5G+高清攝像頭、5G+通訊指揮系統(tǒng)等系列應用,實現礦井無人化5G智能采煤。

本次PT展期間,京信通信帶來了5G云小站的TO C和TO B的最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現場搭建了5G云小站上行大帶寬業(yè)務體驗,厘米級超高精度室內定位業(yè)務體驗,5G與泛在物聯(lián)業(yè)務體驗,5G+垂直行業(yè)基礎網絡平臺整體解決方案在智慧工廠、智慧礦山、應急通信領域的落地成果展示。

5G天線形態(tài)并非只有一體化融合的Masive MIMO

作為支撐5G規(guī)模商用和極致性能的重要關鍵技術領域,天線系統(tǒng)無論是對5G網絡性能還是5G網絡建設,其重要性都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

徐慧俊指出,對于5G網絡建設而言,5G網絡頻段更高,需要大量的站址與天面資源,而運營商同時運營了2G、3G、4G多張網絡,且有多種不同制式,原有的站點天面空間已經十分擁擠,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將會嚴重制約5G網絡天饋系統(tǒng)的部署效率。同時,由于運營商基站數量龐大、多系統(tǒng)并存,天饋難以演進、天饋管理運維困難也一直是運營商頭痛的問題。這些對于傳統(tǒng)無源天線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和需求。京信通信在業(yè)內率先提出了5G時代宏基站“1+1雙子星布局”的智簡天面架構和“ALL in ONE”的極簡天面架構建設理念,通過采用更高階的多系統(tǒng)多端口共用天線,打造簡潔、高效、智能的天饋系統(tǒng),并加速5G網絡的部署。

雖然,5G時代利用無線信號和天線系統(tǒng)集成的方式來優(yōu)化站點空間的趨勢越發(fā)明顯,很多系統(tǒng)設備廠商也在自研天線。但在徐慧俊看來:“未來5G天線的發(fā)展趨勢將呈現出多樣化的產品形態(tài)與類型,Massive MIMO天線包括集成化的有源天線會是5G天線的典型產品類型,但5G天線不等于Massive MIMO天線。”

“從應用上看,64TR和32TR的Massive MIMO天線的部署與維護成本在當前還居高不下,大規(guī)模部署將顯著推高運營商在5G網絡建設上的資本開支,也不符合不同場景的實際需求特點。”徐慧俊認為,5G網絡采用中低頻聯(lián)合組網和“基于場景、按需分配”將會是全球5G網絡建設的主要趨勢。其中,5G低頻譜以600M/700M/1.8G/2.1G為主,作為5G網絡基礎覆蓋層,主要采用4T4R配置;5G中高頻以2.6G/3.5G為主,是5G網絡容量增強層,目前國內主要采用64TR和32TR,海外熱點區(qū)域采用64TR,但在很多場景依然會選擇8TR作為基本的產品形態(tài),可以看出未來5G網絡天線形態(tài)并非只有一體化融合的Masive MIMO天線,也將存在大量的傳統(tǒng)無源形態(tài)的超多端口多系統(tǒng)共用天線需求。

在傳統(tǒng)無源天線領域,京信通信在小型化、多頻化、寬頻化等技術上一直處于行業(yè)領先地位,其自主開發(fā)的FDD/TDD混合制式天線和FDD超多端口多系統(tǒng)共用天線系列產品已成為行業(yè)路標,比如這次展會上展示了為海外一客戶研發(fā)的444488端口4G/5G融合一體化天線,具有18頻34端口,一面天線可同時支持該運營商全系統(tǒng)700M/800M/900M/1800M/2100M以及5G-2.6G(8TR)/3.5G(8TR)融合部署,實現了2G/3G/4G/5G四代同堂,代表了傳統(tǒng)天線領域高集成度小型化最高的成就。

而在嶄新的Massive MIMO天線領域,京信通信早在2015年就已經開始了對5G Massive MIMO天線及介質濾波器關鍵技術預研,目前京信通信已經全面掌握了5G Massive MIMO天線及小型化介質濾波器核心技術,并與行業(yè)領先的基站主設備商形成了長期深入的戰(zhàn)略合作,主流產品已批量應用于全球5G網絡。

徐慧俊表示:未來隨著5G商用和大規(guī)模建網,京信通信還將進一步加大在5G天線方面的研發(fā)投入,為運營商以及主設備商在5G網絡建設中提供高性價比的天饋產品解決方案。

給作者點贊
0 VS 0
寫得不太好

版權說明:C114刊載的內容,凡注明來源為“C114通信網”或“C114原創(chuàng)”皆屬C114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我方內容的單位,也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本站來源。編譯類文章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翻譯質量問題請指正。

熱門文章
    最新視頻
    為您推薦

      C114簡介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手機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滬ICP備12002291號

      C114 通信網 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