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權(quán)為《郵電設計技術(shù)》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郵電設計技術(shù)》編輯部
摘 要:
通過比較智慧城市的理論和實踐圖景,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標準化圖景并定性分析了標準對智慧城市的作用與效果,標準化應提高社會、信息和物理三元空間的耦合關聯(lián)度,標準對智慧城市的作用是更加多元的,其效果也是綜合的。最后介紹了智慧城市標準化的實踐情況。
關鍵詞:智慧城市;標準化;圖景;標準;指標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0.02.005
前言
自20世紀40年代出現(xiàn)控制論、系統(tǒng)論和信息論以來,在反饋、動態(tài)平衡、通信、學習、目的等跨領域概念的綜合應用下,人們看待機器的角度從傳統(tǒng)的工程視角逐漸延伸到有機體視角,機器突然看似栩栩如生了,而城市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宏大最持久的工程之一,也逐漸被當作統(tǒng)一的有機體看待,人們迫切地渴望城市能夠擁有智慧,進而解決全球城市化進程中的各種問題。近年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shù)為基礎解決城市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直到“智慧/智能城市”概念的興起。究竟是“智慧”城市還是“智能”城市,取決于人們看待城市是側(cè)重工程視角還是有機體視角。作為城市有機體,人們希望它具有智慧,作為城市工程,人們希望它具有智能,并且從以人為本的科技倫理角度,人們也希望它是友善可控的,而標準和制定標準的過程可以降低社會認知的無序性,進而尋求更多的共識與合作。
本文采用當前更為普遍的概念——智慧城市,通過對智慧城市理論和實踐圖景的比較,探討標準參與下智慧城市標準化圖景,定性地分析和歸納標準化對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作用及效果,最后結(jié)合現(xiàn)狀實際,概述了標準化在智慧城市建設與發(fā)展過程中的實踐情況。